Search
  • 关于CDP
  • 环境信息披露
  • 研究报告
  • 合作伙伴
返回全球网站 联系我们

You are returning to the global site. Continue?

Yes No

You are returning to the global site. Continue?

Yes No
返回全球网站 联系我们
CDP
More... Less... Search User 登录 Menu
关于CDP 环境信息披露 研究报告 合作伙伴

活动回顾 | “金融塑造可持续供应链”网络研讨会召开

November 11 2020

全球价值链帮助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经济增长,然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关系及全球贸易的震荡、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挑战,全球软性大宗商品供应链正禁受一系列风险及考验。在关注全球软性大宗商品贸易及构建负责任供应链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金融手段在减少全球毁林风险的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主题为“金融塑造可持续供应链”网络研讨会于10月30日顺利召开。来自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NGO)、研究机构等多方业界人士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共同探讨全球软性大宗商品负责任金融机制相关议题。

本次研讨会由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热带雨林联盟(Tropical Forest Alliance, TFA)、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 TNC)、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Sustainability, IFS)联合主办,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支持协办。会议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首席顾问马骏,以及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筑和核安全部副部长诺伯特·格里森做开场致辞。

在开场致辞中,马骏博士指出,目前,大豆、棕榈油、林产品、牛肉这四类大宗商品的生产是全球40%-50%的森林砍伐的原因,加剧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峻问题。根据中国及全球的绿色金融经验,在金融层面,有四大要素可以支持可持续供应链发展、助力可持续采购及种植。具体包括:设立标准(“Taxonomy”)、披露信息(“Disclosure”)、建立激励机制(“incentive”)及设计绿色金融产品(“products”)。

首先,要在供应链融资中确立“绿色标准,有的放矢地向可持续供应链项目及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第二,可持续供应链项目需量化计算及公开披露环境信息,如量化并披露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第三,建议政府部门设置激励机制,包括央行再贷款、地方政府绿色贴息等,鼓励私营部门参与。第四,建立完整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包括贷款、债券、股权投资、保险产品等多样性金融产品,支持可持续供应链项目。

诺伯特·格里森部长分享了三方面的政策及建议,以加强可持续供应链及保护森林、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第一,格里森部长呼吁建立具有前瞻性的金融系统,发展绿色融资、零毁林供应链等;第二,政府及机构需加强对于气候变化及毁林问题的认识,并进行相应管理,以引导资金流向更可持续的项目;第三,中欧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探讨在环境及气候变化方面的应对策略,建立政策对话、进行技术分享及交换等。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FS)白韫雯女士、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理查德·皮丘基(Richard Piechocki)先生,以及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全球保护金融总监格雷格·菲什拜因(Greg Fishbein)先生分别从研究机构,银行和环保机构角度,就如何推动金融资本流向可持续大宗商品供应链分享各自的见解。

白韫雯女士介绍,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正与大自然保护协会开展研究项目,探索如何鼓励中国企业及金融机构参与巴西大豆的可持续种植和生产。研究显示,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巴西农业领域已开展直接投资,通过创新的融资模式可引导资金流向可持续的土地利用,鼓励农户采用不毁林、不转变土地用途(Deforestation/Conversion-free,DCF) 的模式进行生产,这将对全球气候保护、当地农业发展、以及中国的长期粮食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目前中粮国际、先正达等大型农粮企业已和银行开展合作,通过以可持续指标为绩效的贷款产品推动在巴西DCF模式的大豆种植。

理查德·皮丘基分享了荷兰合作银行的可持续供应链的战略和实践,以及对中国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的实际建议。理查德介绍,荷兰合作银行通过四个举措进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首先,保证整个价值链的通力合作,建立持续的、包含上下游各个参与者的数据链条;第二,为整个价值链提供可持续性的服务;第三,了解客户实现供应链可持续性的目标;最后,为实现该目标提供必要帮助,如低利率的贷款。理查德建议中国建立可持续供应链框架及标准,同时与各利益相关方达成减少毁林的共识。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中国粮食安全及粮食稳定供应方面,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农业和食品全球生态保护的金融总监雷格·菲什拜因先生提出建议:中国金融机构可考虑与在巴西的中国企业达成合作,通过为巴西豆农提供长期贷款或其它优惠贷款来要求豆农不继续在毁林的前提下进行大豆种植。此外,中国企业也可以考虑在海外投资建立屠宰场、收购当地企业等方式要求当地供货商提供来自零毁林的大豆或牛肉,同时也可把控中国粮食长期稳定供给。2018年,大自然保护协会与邦基集团和巴西桑坦德银行达成合作,为承诺在巴西塞拉地区不通过砍伐森林或改变原生植被的方式生产大豆的农户提供长达10年的贷款,通过创新金融机制支持了可持续大豆及牛肉生产。目前,中粮国际和先正达也有类似的实践。

在随后的开放讨论环节,来自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多方专家进行了发言与分享。来自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DP”)的可持续金融政策经理赵晨光介绍了非政府组织推动可持续供应链金融的工作。

赵晨光介绍,为辅助金融业环境信息披露,CDP开发《2020年金融服务调查问卷:气候变化与森林》(以下简称“《CDP气候与森林问卷》”),以推动金融行业在气候与森林方面的环境信息披露,提升数据透明度。该问卷遵循TCFD信息披露框架,涵盖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四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施、资产组合投资的影响等相关模块。

此外,CDP还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中国银行业毁林风险意识,包括开发“投资者环境领导力旅程”工具、将问卷与中国银保监会《绿色统计制度》进行对标等工作,以此为银行业提供环境领导力线图,并助力银行更好应对监管部门要求

此外,在开放讨论环节,热带雨林联盟(TFA)价值链项目总监克里斯蒂娜·黑斯廷斯·纽瑟姆(Cristina Hastings)、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总监王莹、MSCI(明晟公司)消费者研究负责人主任的胡靖敏、中国林业科学院的宿海颖博士等专家分别就数据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在融资决策方面的作用、金融机构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管控措施和社会责任、上市公司通过对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方面的评估而减缓毁林投资风险、以及金融工具在引导企业在海外负责任林业投资和林产品贸易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做了主题发言和评论。

此次会议开启了“金融塑造零毁林供应链”讨论以及与创新实践的结合,会议组织方计划在未来一段时间就此议题与更多的国内外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继续开展交流与合作,并组织系列研讨会,为构建全球零毁林绿色金融机制贡献中国智慧。








CDP

需要帮助?  联系我们

© 2023 CDP 全球 注册慈善机构编号1122330 VAT注册编号:923257921 一家在英国注册的担保有限公司,编号为05013650

  • 员工
  • 访问全球网站文档
  • Cookies
  • 隐私政策
  • 条款和条件
  • 领英
  • Twitter
  • YouTube
We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Continue browsing if you're happy with this, or read our 隐私政策 and Cookie Policy